投稿指南
一、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,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。凡采用他人学说,必须加注说明。 二、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,精粹的短篇,尤为欢迎。 三、请作者将稿件(用WORD格式)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。 四、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,恕不退稿。 五、为规范排版,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: 1.论文要求有题名、摘要、关键词、作者姓名、作者工作单位(名称,省市邮编)等内容一份。 2.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: 基金项目:项目名称(编号) 作者简介:姓名(出生年-),性别,民族(汉族可省略),籍贯,职称,学位,研究方向。 3.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,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,一般用两级。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。表格应采用三线表,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。 4.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、最主要的、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。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。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-87的规定,采用顺序编码制。

地质工程毕业论文怎么选题(5)

来源:地质调查与研究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综合新闻 时间:2022年12月06日 20:40:42
作者:网站采编
关键词:
摘要:杰子的手电照着脚下,有一条模糊的白线,被一个红色的圆圈?隔开,像串联在电路中的电流表。红圈里,画着一个箭头→,箭头上写着3.5KM,箭头指向我们

杰子的手电照着脚下,有一条模糊的白线,被一个红色的圆圈?隔开,像串联在电路中的电流表。红圈里,画着一个箭头→,箭头上写着3.5KM,箭头指向我们进来的方向。

是不是到洞口的距离?

大张问。

看看再说,我的平常步幅是80公分,往前再走625步看看不就知道了。

杰子说着,打着手电往前走去。

果然找到了标识3.0KM的标志,我们信心倍增,不管是不是洞口,总之是个起点,也许是山洞的最深处,而这个最深处,也有可能和外界隔绝,不管是什么,只有3公里远,走过去一看也就明了了。

我们又兴奋起来,也没有心情看洞中的情形了,几个人只管往前走,巷道里只有“突突突”的脚步声。

是洞口!

杰子喊道。

顺着山洞往前看,隐隐有微弱的亮光。

我们一阵欢呼,脚下用力,纷纷向着光明狂奔。

天亮了,我们傻眼了。

山洞的出口在悬崖下,再往下就是大海,太阳正在东方升起,我们簇拥在洞口,身上洒着金色的光,看看四周的环境,再看看疲惫的彼此,有种欲哭无泪的感觉。

洞口距离下面的海平面大约有三十米,往上看,则看不到山顶。

大张看看我们,这里一定有下去的路,我们找找。

我觉得大张的判断正确,可是路在哪儿呢?

我接过杰子手里的手电,让他们五个在洞口歇一会儿,拉着大张,往回走。

大约二百米处的一个侧室里,看起来和别的侧室结构不同,走过去仔细看,有一个石门,关得不严,有风吹出。

我把手电递给大张,两只手顺着门缝去,抠住内沿,使劲往外拉。

可惜石门纹丝不动。

又把石门下部的缝隙仔细清理了一遍,门轴处的浮沉也清理干净,继续拉。

还是不动。

解下腰带,把皮带扣一端顺着门缝塞进去,抖开皮带扣,卡在门和门框上,叫上大张,一起拉,门动了!

门动了,皮带也断了,我和大张摔坐在地上。

杰子手里的火把,火把杆是六号钢筋。大张提醒。

杰子,火把!

我站在洞里喊。

不一会儿,杰子举着燃着的火把,“突突突”跑过来。

踩灭火把,解下纱布,找一个石缝,六号钢筋一端弯一个直角,又点着纱布,烧了一会儿拐角,招呼杰子,,浇到弯头上。

杰子疑惑,管用吗?一边说一边解腰带,还不忘往洞口方向看了看。

没事,聊胜于无,淬火温度30~50℃,小便温度37℃,正好!

胡扯,我是说弯头这里的温度,怎么着也得上800℃以上,够吗?

那肯定不够,那需要酒精喷灯外焰温度,现在没那个条件,先凑过着来吧。刚才点火把,钢筋都退火了,硬度不够。

“刺啦”一声,味道不太好闻。

勾住石门下角,这次我和大张没有用蛮力,刚才摔那一下,屁股还疼呢。

石门被缓缓拉开,风吹过来,里面黑洞洞一片。

风力这么大,洞口不远,杰子你还是回去,告诉他们四个别慌,我和大张进入看看。

前行一百多米,有一个拐角,又走了一百五六十米,还是一个拐角,转过拐角,远远看着有光,继续走了几百米。

出口在一个山坳里,前面是一片菜地和一排排猪舍,应该是厂区的后勤基地。

回到宿舍后,厂保卫处找到我们,把我们分别带到七个小屋里,给了一支笔几张纸,要求把过程如实写下来。

后来又分别找我们谈话,一步步核实整个“夜探洞穴”的过程。

后来这件事也就不了了之了,都是学生,简单的就像白纸,保卫处觉得调查起来也没意思,批评了几句,这件事也就过去了。

只是半山腰那个洞口,后来就消失了。

文章来源:《地质调查与研究》 网址: http://www.dztcyyjbjb.cn/zonghexinwen/2022/1206/657.html



上一篇:甘孜州甲基卡“川西伟晶岩型锂矿科学钻探”项
下一篇:地质调查与研究期刊文章发表(地质调查与研究

地质调查与研究投稿 | 地质调查与研究编辑部| 地质调查与研究版面费 | 地质调查与研究论文发表 | 地质调查与研究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21 《地质调查与研究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